人民网深圳1月17日电(王星、曹欢庆、王卓芬)近日,医院的精心治疗,一位37岁的膝关节极重度畸形患者,在“蹲行”34年后,终于能够直立行走。
赵能康3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当时他已经学会走路,但患病后,膝关节出现问题并不断恶化,3个月后已无法站立,更无法直立行走,只能蹲着挪动。
此后,尽管四处求医,但赵能康的病情并未好转。膝关节屈曲畸形,让他无法拥有正常人的生活,蹲立身高仅为90厘米左右。炒菜时,他蹲立在椅子上,脸经常被油溅到;晚上睡觉双腿不能伸直,只能侧卧,且需要频繁翻身以免腿麻;出门为了避免上厕所的不便,只能尽量少喝水。
“我非常渴望直立行走,但是这样的情景在梦里也没出现过,可能是因为我连直立行走的记忆都没有。”赵能康说,为了有一天能够重新站起来,他经常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医疗的信息。在看到病友分享的治疗视频后,他找医院重建骨科的主任陈建文。
“你能站起来!”经过检查,陈建文给了赵能康一个肯定的答复。从诊室出来,他立马就给父亲打电话汇报好消息。“没有语言能形容我当时的兴奋。”赵能康说。
陈建文介绍,赵能康是小儿麻痹症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膝关节、股骨等已经严重畸形,同时存在营养不良、下肢肌肉萎缩等情况。
此外,长时间的身体畸形,也影响了赵能康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他的体重仅为35千克,膝关节的大小、双腿的长度均像四五岁的孩子,且骨质疏松严重。“医学上,膝关节屈曲挛缩成60度角已是重度畸形,而赵能康已达到90多度,是极重度畸形。”陈建文表示。
与此同时,长时间严重的畸形,还导致赵能康的血管、神经短缩。这种情况下,普通的矫形手术无法恢复其功能。如果伤到重要神经,下肢极有可能瘫痪,一旦伤及下肢大血管,救治不当极有可能出现下肢坏死,手术风险很高。
为此,陈建文团队经过反复斟酌,对赵能康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手术风险、并发症充分推演,为他制定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
据了解,陈建文团队运用的是牵张组织再生技术,在矫形手术的同时也给赵能康腿部装上机器人外架。日常将参数输入运算系统后,外架便能逐渐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并辅助其血管、神经再生。
经过4个月内的3次手术后,赵能康的双腿终于能够伸直。年12月22日,医生为他拆除机器人外架,并指导他锻炼双下肢肌肉力量。3天后,赵能康时隔34年再一次站了起来。
“我真真切切地站起来了,这是恍如来世的感觉!”赵能康说,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然而然的动作,他却期盼了30多年。
站立的赵能康,身高厘米。按目前的情况看,再过两三个月,他极有可能可以摆脱助行器,实现自主直立行走。
“我来深圳10来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治好了腿。”赵能康感慨,以前一直要仰望着和别人交流,现在站起来了,和别人交流感觉更亲近、更方便。“希望更多的残疾人朋友看到我的经历,相信奇迹,早诊早治,更体面、更有尊严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