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医生,我要回家了,谢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大三附院、医院)儿科病房中,7岁的壮壮(化名)高兴地对医务人员说道。
壮壮是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内科今年治疗的众多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中的一位,懂事又有礼貌,科里的医生和护士都非常喜欢他。
从年1月开始,医院进行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治疗。这项医院开展,医院尚不能开展。
前段时间,眼看着到了孩子打针的时间,壮壮的父母心急如焚,孩子能去住院吗?
焦急的父母在网上联系上了小儿神经一科主任张晓莉,张晓莉了解了孩子当地的疫情形势,热心地告诉家长:“可以的,医院成立有儿科过渡病房,不仅为满足急危重症患者需求,也为我们这些慢性病孩子提供保障。”
听到好消息的壮壮爸爸说,“总担心治疗中断影响疗效,现在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跟医生预约好床位后,壮壮如期来到了省妇幼保健院,顺利住进了过渡病房,由小儿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小丽、主治医生孙一帆等为壮壮进行了腰穿和鞘内注射治疗,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
02
3个月的贝贝(化名),近2月龄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了抽搐发作,医院确诊为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发作得到短暂控制。
近几天,孩子再次出现抽搐发作,且越来越频繁,医院医院治疗。11月1日,家属急匆匆来到了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
针对急危重症患儿,医院开设了绿色通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给孩子办理了住院手续,并闭环送至儿科过渡病房,入院后医务人员为患儿完善了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了癫痫发作类型,为患儿后续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03
“周大夫,我家孩子又贫血了,医院治疗,能住上院输上血吗?”11月3日,小雨(化名)爸爸焦急地向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打电话咨询。
“你别急,我院为保证像小雨这样慢性病需要住院的患儿,专门开设了绿色通道,可以来院就诊。”来自小儿血液肿瘤科的主治医师周玉洁安慰道。
当天,医务人员就为小雨办理了入院。查看小雨面色及口唇苍白,心率呼吸也明显增快,急查血红蛋白只有59g/L,属于重度贫血。
当天夜里,小雨就输上了悬浮红细胞,贫血得以改善,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据周玉洁介绍,小雨是一名范可尼贫血患儿,因为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医院进行输血支持治疗。
这次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医院不能及时进行输血,所以小雨爸爸想到了最初诊断治疗的省妇幼保健院,没想到这么快速顺利地入院,这么及时地就输上了血,家人心里充满了感激。
04
“董医生,我家孩子又该用奥马珠单抗了,已经延迟了1周,现在能去住院用药吗?”肖肖(化名)妈妈焦急地向省妇幼保健院呼吸科主治医师董**求助。
医生记得肖肖是一名难治性哮喘患儿,前期经给予奥马珠单抗,病情已经明显好转,仍需定期按疗程用药。
董**向肖肖妈妈详细介绍了就医流程和相关事项,很快肖肖就顺利办理入院并得以治疗。
除了这些孩子,每一个急需诊疗的孩子,每一个慢性病患儿的定期治疗情况,都牵动着省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的心:SMA患儿需要鞘注诺西那生钠,频繁抽搐的孩子需要就诊,白血病的孩子需要化疗,再障患儿需要输血,严重哮喘患儿需要应用奥马珠单抗......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各类慢性病及急危重患儿就医需求,医院的统一部署下,在儿内科*总支书记贾天明教授及大科主任徐发林的带领下,做到院感防控与医疗服务两手抓、两不误。科室紧急调配各专业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团队,医疗、护理、院感多部门联动,密切配合,从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医疗安全等各方面进行规划和落实,特别开设“儿科患者过渡病房”,医院病房内的一道道“防火墙”,架起了门急诊与住院病房的“绿色生命桥梁”。
面对病种复杂、病情危急的多样化患者,张晓莉带领医护团队没有丝毫懈怠,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