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肌萎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75855 [复制链接]

1#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241-01


中国论文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主渠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有哪些方式、方法和有效途径?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应用实践,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巧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主渠道。为了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在实践中,我积极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分层达标作为根本目的,以组织活动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不断激活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任务设计、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目标明确,有效分解教学内容


要想思考就必须先有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思维的出发点。我选择把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再提出新问题的主动过程,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我把每课的教学目标当作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总目标分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操作目标一般有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如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开机与关机、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方法等。


2.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至评价,很少顾及不同层面学生的智力差异,"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式较为普遍。为使各类学生的学习过程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我尝试应用了"分层递进教学"的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要求等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掌握总体知识点的同时,学习方向有侧重。如对于有难度的任务,我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观察和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能力密切相关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3.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原来教师用笔写教案,现在教师改用电脑写教案,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总之,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络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至此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4.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声、形、色并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这种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能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


4.1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搜索址、相关人物事件等等,让学生登陆到互联上获得相关信息,也可以在课前把课堂上需要用的资料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下或者作成一个站挂在局域上,让学生通过访问该文件夹或站来获得有用信息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4.2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任务或问题,由学生结合多媒体技术下呈现的情境,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个别或者分组的探究讨论活动,通过探究来获取知识,并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课堂的组织,而且有利于知识点的讲解。


5.有助于教师讲清微观、抽象的知识


直观性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例如在学习化学课"原子的结构"一节时,由于原子非常微小,不可能用肉眼观察到,更不用说看到它的内部结构了,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不易理解,但是我们用动画的形式将原子的内部结构及其运动方式演示出来,形象直观,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6.有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多媒体技术运用了视、听并用的感觉机制,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虽然课下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但是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却大大增加了。同时研究表明:人们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人们在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集中力的比率为81.7%,使用听觉媒体为54.6%,前者比后者高得多;同样学习一份材料,让学生光听,三小时后能记住60%,采取光看,三小时后能记住70%,视听并用,三小时后能记住90%。三天后,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为15%、40%、75%,视听并用的记忆率远远大于两者之和。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组合,能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知识面。


7.积极地去改善师生关系


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握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师由权威者变成指导者。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当然好,不过要提倡合理利用校园和互联上的共享资源;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


《新标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电脑和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及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


总之,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体会到,在教学中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清晰化;能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教师转变了教学方式,使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