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肌萎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脊髓灰质炎及其疫苗简介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于小孩的脊髓、脊神经受病毒感染后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部分小孩得病后可以自行痊愈,但多数小孩患病后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畸形,结果引起终身残疾,多为跛行甚至根本不能站立、行走。

目前对这种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通过使用疫苗进行预防。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现在有两种疫苗可以使用,一种是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糖丸”,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而另一种名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是一种把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后制成的疫苗。

IPV在年研发完成,是利用3种血清型的致病性病毒株所研发。这些病毒经细胞培养之后再以福尔马林处理使其失去活性。IPV注射后可使血液产生以免疫球蛋白G(IgG)为抗体的免疫作用,阻碍脊髓灰质炎的感染,也因此降低了产生延髓型脊髓灰质炎以及后脊髓灰质炎综合症的风险。不过由于IPV并无法保护肠道的黏膜内衬,因此已接种IPV的人仍可能持续散播疾病。

IPV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但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需反复注射,且不引起局部免疫力,制备价格又昂贵是其不足之处。

IPV疫苗效果很好,但还不是足够好,它还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在20世纪50年代,辛辛那提大学的AlbertSabin把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子的肾脏细胞、Vero细胞及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直到筛选出致病力较弱的毒株。得到的疫苗称为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这种疫苗取得了巨大成功,AlbertSabin的研究小组也因此获得了年诺贝尔医学奖。

OPV是脊灰野毒株经组织培养多次传代,对人类神经系统已无或极少毒性,但口服后可在易感者肠道组织中繁殖,使体内同型中和抗体迅速增长,同时因可产生分泌型IgA,肠道及咽部免疫力也增强,可消灭入侵的野毒株,切断其在人群中的传播,且活疫苗病毒可排出体外,感染接触者使其间接获得免疫,故其免疫效果更好。

但由于OPV中含有活的脊灰病毒,因此其无法避免疫苗相关脊灰病例(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风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