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肌萎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度 [复制链接]

1#

#健康科普#艾灸#冬病夏治#中医养生#经络穴位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年的疫情想必大家记忆犹新,我们高质量,高效率的战胜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得到明显好转。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在战胜疫情的各路大将中,中医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初期使用的清肺排*汤、化湿败*方、宣肺败*方,再到后期的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温热艾灸等一大批中医药发挥着显著的疗效,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清肺排*汤”被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截至年3月13日,10个省份例新冠肺炎患者服用“清肺排*汤”,总有效率达到97.78%。2月9日,中国针灸学会印发《新型冠状病*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一版)》。中医艾灸,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防治手段!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郭、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交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医学入门》也说:“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保健中曾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病治病。随着艾灸疗法临床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治病机理的探究也在进一步深人,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作详细讲述。

艾为灸材,首载于《五十二病方》,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现了多种可用于施灸的材料,如桃枝、桑枝、药锭、药捻、灯心草及一些芳香发泡的材料等,然而传承至今并广发应用于临床的仍是艾。艾之所以成为最佳施灸材料,除了其来源、炮制及操作的优势外,更重要的在于其具有明显的温通特性,这一点恰与灸法的作用相契合。诸多本草医籍对艾叶的药性做了详细的记载。《本草从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纲目》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正》载:“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其“生温熟热”“纯阳之性”“回垂绝元阳”莫不言其温热之功,而“通十二经”“透诸经”“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又无不言其疏通经络之用。由上可见,艾叶作用之广、之效,皆得益于其显著的温通特性。

对艾叶化学成分的生物学作用研究中认为,艾烟和艾挥发油中的桉油精(1,8-桉树脑)、4-松油烯醇、冰片(2-茨醇)、樟脑(2-茨酮)、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大根香叶烯D、α-荜澄茄油烯等具有抗菌和抗病*的功效;萜品烯醇-4、β-石竹烯、篙醇平喘作用较强,最强的是萜品烯醇;石竹烯及其氧化物、香苇醇、α-水芹烯、β-丁香烯醇等都有一定的平喘和抗过敏作用;桉油精、樟脑、龙脑等尚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艾中的苦艾素能够集中力量杀死受到铁感染的细胞;艾蒿*酮类成分,如5,6-二羟基-7,3’,4’-三甲氧基*酮、5-羟基-6,7,3’,4-四甲氧基*酮、槲皮素和柚皮素等,具有抗肿瘤活性;β-谷菑醇和5,7-二羟基-6,3,4-三甲基*酮成分对血小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温热效应是艾灸疗法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五十年代即有学者认为灸法其实质即为温热刺激,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以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诸多器械灸(灸疗仪、电炉丝灸、石英灯灸等)均取得与艾灸相似的干预效果,成为温热刺激是艾灸作用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的佐证。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艾灸引起机体的生化变化及功能调节却不是一般的温热刺激所能做到的。例如,发现辐射能谱与艾灸相似的仿灸仪疗效优于其他器械灸,从而将艾灸的光辐射效应纳入艾灸作用机制研究的切入点之一。

艾灸的温热刺激如何作用于人体?魏建子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物理学知识,分析了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认为隔物灸主要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完成从间隔药物到穴位皮肤的传热过程,而穴位皮肤到深部组织和其他部位的热传递则主要通过生物传热效应完成,并认为结合生物传热有关理论对隔物灸穴位后的生物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对揭示隔物灸临床机理十分有益。

艾燃烧所产生的光辐射有着不同的生物效应。远红外照射能引起分子和分子中的原子旋转或震动加强,并能引起分子动能的改变,从而产生热。近红外辐射能促使人体产生大量ATP,既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需的能量,也可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还可以促使穴位处的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在近红外光量子脉冲作用下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燃烧生成物主要包括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样物质和烟雾(即艾烟)。目前,诸多关于艾燃烧生成物的研究多为对其两种主要物质焦油和艾烟的成分及部分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此外,艾烟的治疗效应也多有涉及。

日本学者对艾燃烧生成物中焦油物质的研究报道较早。大西基代等将艾和艾的燃烧生成物分别用甲醇提取,发现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作用,作用以后者为强。西谷郁子等将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焦油M用硅酸柱色谱法分带,看到Ⅳ带有抗氧化作用,进一步用薄层色谱法分带,发现Rf0.14带的抗氧化作用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对艾叶及其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发现,艾叶烟气粒相物中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甲醛、苯酚、1,8-桉树脑、龙脑、4-松油醇和绿花白千层醇。艾烟的治疗效应突出表现为广谱抗菌、抗病*的作用。艾烟熏灸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产碱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及结核杆菌的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许兰氏*癣菌及其变种、堇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诸多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腺病*、鼻病*、流感病*及副流感病*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艾烟的杀菌抗病*作用与熏灸时间有关,熏灸时间越长,作用越强。鉴于上,艾烟在空气消*及外伤感染性疾病和足癣等皮肤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此外,艾烟吸入可相对延长豚鼠药物性哮喘潜伏期,明显松弛正常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有效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这与艾叶挥发油对平滑肌的作用相似。

艾灸疗法的作用并不是上述诸因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其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结果。艾燃烧时,在产生温热刺激及光辐射的同时,也使艾燃烧生成物得以生成。其中,艾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是作用最为确切及最主要的因素。温热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故其可使艾灸的药性作用、艾燃烧生成物对人体的效应及其类芳香疗法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此为艾灸诸因素间的综合作用。

艾灸疗法以经络腧穴为作用部位,经络腧穴的作用不容忽视。艾灸自身的作用、经络腧穴的作用及艾灸作用于经络腧穴的途径,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艾灸疗法的综合作用。

艾灸作用如此突出,那么何时艾灸,如何艾灸才最好呢,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足的季节,此时进行艾灸比其季节效果更好。夏天做艾灸可以温肾扶阳,排出体内寒气,使寒凉体质得到明显改善。夏天做艾灸,会发现皮肤表面有很多水珠形成,是体内湿气排出的表现。艾灸属于温热疗法,灸后毛细血管扩张,汗毛孔打开,夏天环境温度较高,艾灸后湿寒不容易侵入,可达到最佳的排出体内湿寒效果。中医里常说冬病夏治,许多冬季难以调理的疾病,到了夏天都会变得比较容易办到。特别是一些慢性顽固病,夏天艾灸调理后效果往往显著。

简单列举一些常见疾病及灸法。

1、治哮喘

三伏天艾炙实际效果更强,每一个三伏天的第一天刚开始艾炙,直至三伏完毕。穴道分别是夹脊穴(第1腰椎至第5椎间盘中间)、大椎穴(第7颈椎骨下凹痕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痕中)。

2、治疗腹泻

夏天由于饮食搭配不留意或腹部着凉,常常会出現腹泻,对相对的穴道开展艾炙可健脾胃益胃、益气、防寒保暖治寒。这好多个穴道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底下3寸,踝关节边沿)。

3、治胃痛

抓准穴道后,引燃药用价值艾灸贴,在中脘穴(坐落于腹正中心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道上皮肤潮鲜红色为度。胃痛可马上减轻。应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4、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耳朵中间头上正中心线)、四神聪穴(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中间)、太阳穴位置(耳轮前上眼睑延伸线上边)。每日对这好多个穴道艾炙2次,每一次10-20分钟。

5、治脸部皱纹多

睡前,将艾灸贴一端引燃,指向脸部的穴道,约距穴2~3公分上下选开展熏灸,每一次选2~3个穴道,各灸5分鐘上下,至皮肤造成淡红为度。眼角纹多,选太阳光、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穴;表情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抹平脐孔,割除0.3公分的生姜1片,管理中心用针穿刺术数孔后放置脐上,生姜片上置中艾柱(如*豆大)引燃艾灸穴位。至艾柱所有烧完再换一艾柱,每一次3~5壮,至部分皮肤造成通红为度,每天晚上1次。

6、治面瘫

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鮮姜片切0.2公分厚的生姜片,上放扎针数孔,将艾柱放置生姜片上引燃,在患肢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单侧的合谷穴,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部分灼烫时,将生姜片提到一会儿再学会放下,反复几回,直到艾柱所有烧完。每天晚上卧前施灸1次。

7、治雀斑

以艾灸贴引燃后,熏熨合谷穴、曲池及面雀斑处,使部分有湿热感,皮肤出現淡红为度,艾灸穴位时,特别是在脸部要当心艾灰坠落,烧灼皮肤,每天晚上或隔天夜里艾灸穴位1次。通脉活血化瘀,预防雀斑。

8、治上睑下垂

用艾灸贴引燃后,在上眼皮至额头部往返悬灸,至部分淡红,主动湿热舒服,艾灸穴位20分钟上下。艾灸穴位时当心艾灰坠落烫伤皮肤。每天晚上1次,10次为1治疗过程。

9、治痤疮

将艾灸贴引燃后,在脸部鹳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公分,每穴灸2分鐘,至部分皮肤出現淡红为度。

10、治脸部实胖

每天晚上睡前,将艾灸贴引燃,正坐床前,各自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鐘上下,部分出現淡红,主动湿热舒适度。健脾补血脾,益气养血容貌。

针对不同年龄人群,艾灸的养生穴也不相同,夏天艾灸常见三大养生穴位:

35岁前灸“肺俞”: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贪凉喜食冷饮,很容易感冒。因此,保护肺气非常重要。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正气不受外邪侵犯。其位于人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灸法操作:施灸频率不定,感到身体不适,或即将感冒,或进食冷饮后均可施灸,温度以施灸部位有明显灼热感且能够忍受为度;中医有“随年壮灸”的说法,即在农历生日当天灸,小儿可灸5分钟左右,青年灸15分钟左右;转季灸,即每月灸两次,分别在节气更替的前1~2天施灸。

35~60岁灸“足三里”:人到中年,生活稳定,家庭和谐,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易伤脾胃。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容易生痰湿,致肥胖及并发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灸“足三里”能调养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排除糟粕,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艾灸方法同肺俞穴,贵在坚持,因此古人有“若要安,三里不曾干”的说法。

60岁后灸“关元”: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肾虚症状。《医经理解》记载:“关元,在脐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也。”该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艾灸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频率为1日1次,贵在坚持。

夏季艾灸适用于中老年人、儿童以及各类亚健康人群。适宜病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风湿骨伤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以及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等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以受寒疼痛加重为特点的一类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虚、寒性的痛经,慢性盆腔炎,遗尿症,夜尿症等。

最后送给大家个福利,免费领取高清经络穴位图。

领取办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