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深度|前三季度“业绩考”:看跨国制药巨头如何在疫情大流行中“满血复活”
大型制药企业在疫情之下呈现出了更坚韧的一面。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让全人类集体面临了一次传染病的威胁,以此蔓延至各行业的影响大多纷繁且消极,“一线”的生物制药行业则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局面。
透过前九个月大型跨国药企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到疫情带来的影响在逐渐减少,临床和药物上市的节奏正在逐步恢复,财报显示下滑幅度在收窄,重磅药物、并购依旧能够拉动增长。
在“史上最差的一年”年最后一个月,与疫情直接相关的疫苗、药物陆续结束临床试验,迈入真正的市场“考验”。疫情对于创新药物的急迫需求及与之相关的投资和后续思考,正在重塑全球制药格局的新面目。
业绩恢复至疫情前
10月底至11月中旬,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相继发布了年三季度业绩,并预估了全年的业绩及未来的市场情况。
相较于惨烈的二季度营收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情况,三季度跨国药企业绩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如果对比上半年情况来看,前九个月的降幅在收窄,增长在恢复。
EvaluatePharma此前预计COVID-19的影响将使年生物制药销售额减少78.5亿美元,其中前15家公司承担了60%的亏损。默沙东在二季报中称疫情的大流行将使其营收影响17亿美元。
不过尽管短期内销售受到影响,但对创新药物的需求仍在推动长期增长。从各家财报也能看出业绩愈发依赖重磅药物的上市和拉动,生物制药业务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
自九月结束,尽管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在,但各家管理层给出了更多正向的预期。
从制药营收看,罗氏为前九个月销售冠军,其去年在跨国药企中居第二。靠着诊断业务的增长(+9%),罗氏集团三季度销售额增长1%。从COVID-19大流行的影响看,继第一季度销售增长(+7%)和第二季度与COVID-19相关的下降(-4%)之后,第三季度靠着新药和COVID-19测试的销售业绩稳定下来(+1%)。
罗氏制药三季度销售额下降1%,为亿瑞士法郎,但新上市药品增长了35%,销售额达亿瑞士法郎。其中包括Tecentriq,Ocrevus,Hemlibra和Perjeta,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COVID-19的影响以及生物类似药上市带来的竞争。三季度获批上市的有Enspryng用于治疗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Evrysdi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Tecentriq、Cotellic和Zelboraf用于治疗特定形式的黑色素瘤等。
12月9日,辉瑞与BioNTech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在英国获批紧急使用授权一周后,英国开始分批为民众接种。首先接种疫苗的将是那些8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院工作人员和其他高风险医护人员:这个群体估计有万。此次接种计划的费用由英国政府资助的英国国民保健服务(NHS)承担,90岁的MaggieKeenan是该计划下首个接受第一针疫苗接种的人。
因为与BioNTech合作的新冠疫苗在全球“竞速”中占据优势,辉瑞在今年吸引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