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肌萎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三伏40天里,阳气旺盛做好这5件事,借
TUhjnbcbe - 2022/9/16 10:08:00
北京皮炎最好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506104.html

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三伏天的暴击,一出门,汗就再没停过,气温又高,又潮又热,全身上下都感觉不舒服,但此时也是天地间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正是“冬病夏治“的的最佳时机。

之前一个亲戚,自身寒湿气很重,一到冬季就这痛那疼,前几年,每逢到了三伏天,就各种艾灸、拔罐,如今气色和身体都有了很大的好转,如果自身的寒气、湿气、浊气很重,不妨抓住此时,好好地排一排,把阳气补足。

伏,可以理解为潜伏着,三伏天,天气热,宜伏着不宜来回动,因为此时外界阳气虽足,但身体内部的阳气处于虚弱状态,阳气旺盛于体表。

很多朋友最近一不留神就会拉肚子,小腹冰凉,这都是阳气外泄,内里空虚的表现,同时以往陈年积留下来的风、寒、湿、堵、*都藏于体内,也渐渐在往外走,如果趁着此时,把这些排出来,也比冬天会容易许多。

三伏天做好这5件事,借助天地间最旺盛的阳气,补足自己,排出湿寒。

第一件:切莫熬夜赖床

夏季很多人喜欢熬夜,天气热,空调一开,手机一看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但三伏天熬夜最伤气血,这个时期我们阳气和气血都是外散的,出汗又多,这些都会消耗我们的能量气血,而这些能量都得靠我们晚上睡觉补充,就相当于手机晚上都得充电,否则白天就自动关机。如果我们一味地消耗大于补充,人就会感觉疲惫无力,没精神。

而白天赖床的时间一般是早上七点到十点,这段时间正是阳气升发的时间,睡懒觉就是阻碍阳气升发,给它遏制住了,加上晚上熬夜伤阴,最后的结果就是阴阳不平衡,人感觉很累缓不过来。

夏季睡觉,可以在11点左右睡,早上六七点左右起床最佳,不要睡懒觉,中午可以小睡半小时最好。

第二件:避寒凉,晒太阳

《*帝内经》中有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风寒湿邪要尽量躲避,一般来源有二,夏季空调和冷饮及寒凉瓜果。

现在很多朋友夏季离不开空调,又闷又不通风的屋子确实会让人喘不过来气,如果一不小心着了风寒,我们可以煮一锅姜汤来喝喝,发发汗,从内把湿寒排出来;

其次,可以晒晒后背,后背上有被称作“阳脉之海”的督脉,统领一身阳气,还有可以排湿排*的膀胱经,把背后两条经络晒通,那么湿寒自然排出,气血也能更通畅。

晒背的时间可以选择晴天有太阳的早上,七点到九点的阳光不会暴晒,让人中暑,同时阳气又很足,很适合站桩晒背。

正午十二点到两点,尽量不要去户外晒背,容易晒中暑,就得不偿失了。如果屋子里有大窗户,可以坐在窗前把背露出来,晒一晒,大汗淋漓的感觉,感觉全身都舒畅了。

如果经常晒背的朋友可以坚持30~60分钟,初晒者,一般不要超过半小时,习惯之后再循序渐进增加时间,像是虚寒体质、湿气重、阳虚体质、经常拉肚子,手脚冰凉的朋友,都非常适合晒背。

注意不要刚吃完就晒,晒完后要及时补充水分,温热的白开水最佳。如果经常膝盖,胳膊肘疼的,也可以着重晒一晒这些地方,都是容易进寒气的地方,30岁以上就得好好保养了,阳光是可以穿透我们的皮肤,直晒进骨子里的,把里面的寒气瓦解掉。

可以本着哪里疼晒哪里,但要注意,头部不要去晒,容易中暑头晕,在户外晒记得戴个帽子。紫外线过敏的朋友不要晒,年纪太大也不要晒,孕妇也禁止晒哦,安全第一。

晒完一身汗,不要直接吹空调,等汗收了之后穿件外衫再进空调房,否则还会加重寒气。

第三件:吃点温热的,少吃凉

三伏天养生要热养,像是吃点温热的食物,喝点热水,洗个热水澡等等,都是以热除热,尤其是热水澡,洗的时候虽然热,洗完之后很是畅快,而且感觉也能凉快不少。

我们都知道三伏天阳气在体表,体内阳气不足、虚寒,如果这时再贪凉吃冷饮,洗冷水澡,都是进一步伤阳气的,很多阳虚的人畏寒痛经,总是冬天穿得厚捂的严实,却不知道,很多内寒都是夏天留下的祸根。

很多人夏天喜欢喝绿豆汤,觉得清热解暑,但脾胃虚寒的朋友切记一定少喝,经常拉肚子手脚冰凉,都要少喝,免得伤了脾胃的阳气,同样莴笋、苦瓜一类清热的食物,虚寒者也要少吃。

脾胃虚寒者,三伏天可以吃点姜,暖脾胃,姜性温,味道辛辣,有驱寒散湿的效果,很多人夏天吃姜怕上火,其实只要一招,就可以姜辛辣之性收敛住,同时又不损伤它的驱寒祛湿效果,就是用醋去腌制。

就跟我们吃的腊八蒜一样,被腌制过后,丝毫吃不出辣味还甜甜的酸酸的,很开胃。姜也同理,醋是收敛的,可以收敛姜的生发之气,让原本辛辣的姜变得平和,但又保留住了姜温阳的性质,照样可以温暖脾胃,把脾胃中的寒气驱散。

家里老人都说,每天早上醋泡姜,一年到头享健康。醋泡姜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做法:

1.用鲜嫩姜,洗净,晾干水分,然后把生姜切成较匀称的薄片;

2.选用老陈醋把切好的姜放到玻璃瓶子或陶瓷容器里,注意不要用塑料的,随后把醋倒入容器,醋要没过姜片,喜欢吃甜口的可以加点白砂糖,然后用保鲜膜封口,上盖;

3.高温天最好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贮存3~5天,每天早、中餐各吃2片,也不要多吃。

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个2~3片,这一天的阳气都够了,早晨7~9点是气血流注胃经的时候,这时候吃,最能升阳,温暖脾胃,打开一天的食欲,食欲不佳的,早上来两片非常棒。

入口姜和醋完全融为一体,很脆,酸中带着微辣,入口嚼一嚼,一股温热就在口中化开了,顺着喉咙慢慢到胃中,暖暖的,特别舒服,如果吃完了姜,这个醋也别丢,比如我们吃的太油太腻或是拉肚子时候,可以喝上一点,一般我都是用来拌菜吃,还能中和蔬菜的寒性。

这个方子是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秘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路老就和孔子一样,养成了每天“不撤姜食”的习惯。这个习惯坚持了40年,确实在脾胃方面受益很大。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做,那么可以试试商城的这款醋泡姜,开盖即食,对比了不下10家的供货商,试吃之后,都说不错。

配料很简单,只有铜陵白姜、酿造食醋、白砂糖、食用盐和水,良心手作,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放心吃。

第四件:动能生阳,适当运动出汗

正常体质的朋友可以在早晚适当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会排出体内的郁热和寒湿,*素出来了,像是上火、长痘痘都不容易出现了,平时畏寒,手脚冰凉阳虚的人更要动一动。

运动要适度,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地去运动,反而会伤了气血,如果出汗之后感觉很疲惫,可以喝点酸梅汤。

有的人在大太阳下或是运动后也不出汗,说明身体很寒很堵,可以多泡泡脚,刮刮痧,运动推荐2种比较缓和的,有助于我们生阳的动作。

夹脊法

身子往前挪一挪,大概坐在椅子三分之一的地方,然后,两只手放在身后,支撑身体。这时候的状态,上半身微向上拱起,会感觉到后背很紧。摆好这个姿势之后,两肩用力向后夹,让后背更紧张一些,会有点儿疼,坚持一会儿,然后放松。

夹完之后,特别的舒服,感觉整条脊梁骨刷地一下,跟过电似的,然后还有点儿发热,这是对督脉的一个刺激。这种瞬间的紧张和放松,强行地激活了由于长年在椅子上窝着,后背瘀滞的阳气。

敦踵法

也就是踮脚,有利于排泄胸中的积闷之气,激发阳气。地属阴,脚接触的地气最多,如果不注意足部的保暖,阴寒之气会从脚,蔓延到脚踝、小腿、膝盖、大腿,再深入我们的脏腑里面。

当人年老阳气衰弱时,如果年轻时不注意脚的保暖,会早早拄上拐杖。年轻时候遇见寒冷,总觉自己可以咬咬牙扛过去,但到中老年后,各种疼痛就会找上门来。

多踮脚有利于通畅足部三条经络。足跟走路就是把足尖翘起来,用足跟走路,这样是练小腿前侧的肌肉,行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阳经。(注意,有严重骨质不好的朋友不要做,以免摔倒。)

足跟走路是一种,还有一种踮脚方法,身体保持平衡,以前脚尖为重心点,后脚跟跟着抬起来,慢慢提高,有节奏地重复这个动作,要使劲踮起然后下压,练到酸疼就可以了。也可找一个东西辅助,帮助保持身体的平衡。

第五件:艾灸补阳气

三伏天艾灸是夏季扶阳必不可少的养生法,艾灸最善温阳,可以借助艾草纯阳之力化解陈年寒湿,温通体内阳气。

三伏天最热,阳气最旺,人体的毛孔打开,利于艾草渗透进去,对穴位和经络进行温热刺激,可以让气血循环加快,促使体内寒湿出来,起到温阳扶正的作用。

夏季艾灸可以重点于以下穴位。

若是觉得艾灸过于繁琐,自己不好操作,也可以在家贴贴三伏贴,正适合三伏天使用。

三伏贴的敷贴时间:从初伏开始直到8月19日末伏结束,每天上午贴1~2小时,根据个体差异也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痛需立即揭下。正常情况下,可以连用3天,休息一周后,再继续3天,周而复始。

三伏贴所用的材料,一般都是温经通络,活血散寒的,商城的这款三伏贴,根据传统古方伏贴配伍做了优化,贴的部位跟上面艾灸的部位相同,都是利用大热克寒的原理来逼出体内的湿寒。

有艾草有干姜,还有白芥子、细辛等,一撕一贴非常方便,无论是艾灸还是三伏贴,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

以上5件事,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阳气的,借助天地最旺的阳气,赶走体内的湿寒,做好冬病夏治,补足一身阳气。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伏40天里,阳气旺盛做好这5件事,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