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肌萎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绵宝宝里,居然藏着这么多生物冷知识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http://m.39.net/disease/a_7467667.html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撰文/七君

在许多人眼中,《海绵宝宝》是动画中的经典。根据彭博社报道,截止年海绵宝宝这个IP创造了亿美金的价值。

但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海绵宝宝》的创作者还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他由海洋科学转为动画创作的历程也十分波折。这位海洋生物学家还在《海绵宝宝》埋了很多生物梗,不知道粉丝们有没有觉察呢?今天我们就来挖一挖。

StephenHillenburg

《海绵宝宝》的创作者StephenHillenburg在从事动画制作之前,曾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在改行之前,Hillenburg从事的是科普和教育工作。

这个弯转得有点急,不过也不是没有道理,其实Hillenburg从小就喜欢海洋生物,也喜欢画画。他说:“我既想当海洋生物学家,也想当艺术家。”因此在本科阶段,他主修海洋生物学,辅修艺术。

大学毕业后,Hillenburg也经历了一段身份认同的迷茫时期。他做了好几种不同的工作,比如在犹他州的公园当服务生,在旧金山做艺术总监。后来他开始做科学教育工作,并在加州橙县的OrangeCountyMarineInstitute这个不起眼的地方海洋馆上班。

他在这个地方做了三年的海洋生物老师,教授孩子们关于潮间带、航海史的知识。也是在这段期间,他最终发现画画能让自己开心。

当然,他也知道许多艺术家一生穷困潦倒,因此关于从事艺术创作,他也曾很纠结。

在年CurrentBiography对他的一项采访中他回忆:“一开始我觉得学艺术是赚不了钱的,所以最好把艺术当成爱好,学点其他东西。但是本科毕业后,我还是想走艺术这条路。”

就这样在28岁时,他申请了加州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义无反顾地去了那里学习动画,并在毕业后进入尼克儿童频道,开始动画制作。在他看来,在90年代动画是比科学教育更有活力的领域。他说:“职业换道是很吓人的,但是讽刺的是,那时动漫处于健康的通道中,但是科学教育却在苦苦挣扎。”

不过,过去打零工的日子却成了他的灵感源泉。

在海洋馆的时候,为了教小朋友,他创作了科普漫画TheIntertidalZone(潮间带)。这部屡屡被出版商拒绝的漫画中的很多角色就是后来的《海绵宝宝》的原型。

而在高中毕业后的暑假,他曾经在海鲜快餐馆打工,这也是为什么《海绵宝宝》里有蟹堡王餐厅那样的设定。

当然,做海洋生物学家和科普教育的那些日子也没有被遗忘。就比如,Hillenburg给自己的公司取了一个很硬核很中二的名字——UnitedPlanktonPicturesInc.,联合浮游生物电影公司,出品《海绵宝宝》漫画以及周边。

而因为Hillenburg的海洋生物学背景,《海绵宝宝》前三季里也涉及不少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许多角色设定实际上是科学的投射。

首先,章鱼哥的眼睛和真的章鱼是一样的。

其次,《海绵宝宝》里的痞老板吃的是全息投影的食物,这点很合理,因为痞老板是浮游生物(痞老板的本名就叫plankton),浮游生物靠光合作用自营,它们吃的确实是光学食物。

在I’myourbiggestfanatic这一集中,还出现了海参。因为海参在英语中是海*瓜(seacucumber),这个角色被设定为一条*瓜。

这个海*瓜同学头上的皇冠并不是买企鹅币冲的,而是存在于真实世界中的器官。

这个皇冠实际上是长在海参“嘴巴”旁边用来滤食的触手。不同品种的海参触手长相不同,根据触手可以对海参进行分类。

海参用于滤食的触手。图片来源:canadiangeographic

还有,海绵宝宝里的贝壳会飞,看过“溜了溜了”的贝壳同学应该不会感到奇怪。

遗憾的是,从第四季,也就是Hillenburg退出主创的那一季开始就没有会飞的贝壳了。

在Myprettyseahorse这一集里出现了三花聚顶的海葵。

在自然界里,海葵在进食的时候会把头上的“花”,也就是触手打开,在休息或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就会把触手缩回去。

在Rockbottom这一集里,海绵宝宝在深海里遇到了很多长相奇特的深海生物。这个相当真实了。在“深海生物没人看所以随便长”这个梗出现前,Hillenburg就已经用它们在创作了。

再来聊一聊海绵宝宝中的大反派蟹老板背后的科学。

蟹老板是各种意义上的BOSS,它很可能是Hillenburg对高中打工时期餐馆老板的追忆,但实际上一只螃蟹出现在海底,并且成为大BOSS是科学上的必然。

其实早在年前的年,英国动物学家LancelotAlexanderBorradaile就发现,居住在海底的各种甲壳生物有变成螃蟹的趋势,这个现象被称为“蟹化”(carcinization)。用Borradaile的话来说:“大自然好几次演化出了螃蟹来。”

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发现,螃蟹形态的生物独立演化出了5次,这让异尾下目(Anomura)成为演化树上最丰富多样的分支之一。

异尾下目中的“螃蟹”实际上来自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物种,不同甲壳生物演化为螃蟹形态的现象被称为蟹化,图片中的“螃蟹”实际上是瓷蟹,它们和铠甲虾的亲缘关系更近,和帝王蟹的关系更远。图片来源:wikipedia

但是,蟹化的原因依旧充满了争议,一些人认为这可能和海底生境有关,也就是说住在螃蟹那样的环境里最终就会长成螃蟹那样,趋同演化嘛。总而言之,蟹老板这个角色的存在很难说是偶然。

当然,Hillenburg最下功夫的角色就是海绵宝宝。

一开始,Hillenburg想用真实的海绵来创作海绵宝宝。但是一番构思之后,他认为还是厨房海绵更适合海绵宝宝耿直的性格。而海绵的生物特征为懂科学的人增加了彩蛋笑料。

比如,在Ihadanaccident这一集里,海绵宝宝对外部的世界产生了怀疑和恐惧,决定一辈子在家里蹲。

他说,有许多海洋生物,比如海绵一辈子一动不动,靠滤食就能过活。确实,海绵就是滤食性的集群生物没毛病。

真实的海绵是滤食性的集群生物,荧光色素标志它们的排水口。

像这样带有双关意义的剧情还有不少。比如海绵可以进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而在Pressure这一集里,海绵宝宝就利用出芽生殖证明自己比陆地上的生物牛皮。

对了,胖大星和海绵宝宝的友情实际上也暗藏玄机,因为在现实中,一些海星吃海绵,以及海绵宝宝的宠物海螺。

那什么海星会吃海绵呢?在西大西洋(美国东部)和加勒比海常见的网瘤海星(Oreasterreticulatus)就是海绵杀手。海星在吃海绵的时候会把胃翻出来套在海绵上直接消化,最后留下海绵的骨骼。

对了,网瘤海星长这样,是不是很眼熟——

图片来源:wikipedia

当然,《海绵宝宝》的成功在于Hillenburg的人物设计。海绵宝宝游走在童真和成人世界的边缘,在无辜和沙雕的交叉点疯狂摩擦。

就是这样一个看淡他人的错误和恶意,在责任心和乐观主义上拿了满绩点的搞笑角色在年首秀之初就打动了0岁以上岁以下的多个年龄层。

在上映一个月后,《海绵宝宝》打败了《精灵宝可梦》。到了年,海绵宝宝荣登北美儿童动画评分榜的榜首。

《海绵宝宝》在成人世界的受欢迎程度也是令Hillenburg始料未及的。仅在年5月,海绵宝宝的观看总人数就超过了6万,其中三分之一的观众的年龄在18到49岁之间。

因为《海绵宝宝》的成功,Hillenburg获得了两次艾美奖和6次安妮奖——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跨界大放异彩的Hillenburg还不忘回馈基础研究,他向母校洪堡州立大学捐助资金用于筹建海洋实验室。年,Hillenburg和妻子还在母校建立了用于资助海洋生物系学生科研活动的专项奖学金。不幸的是,Hillenburg得了和霍金一样的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年,57岁的Hillenburg因为ALS去世。

在了解了《海绵宝宝》背后的这么多生物知识和创作者的人生轨迹之后,相信《海绵宝宝》会给你带来不同的快乐吧。

小时候看的是海绵宝宝,长大后看的是被甲壳生物终极形态压榨的多孔生物及其掠食者棘皮动物苦中作乐的日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